欢迎访问山西品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藜麦的起源和历史
来源: | 作者:yuanlishi | 发布时间: 2018-05-15 | 2548 次浏览 | 分享到:
      藜麦是源自安第斯地区的一种植物,其形状、基因型多样性和野生祖先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的喀喀湖周边地区分布最广泛,其中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是玻利维亚波托西和秘鲁锡夸尼(库斯科)之间的地区。有关藜麦的考古、语言、人种学或历史方面的记载几乎为零。然而,野生近缘种的分布却有明确的植物学和细胞遗传学证据,表明这种植物从野生近缘种到驯化和栽培用了很长的时间,在这一进程中,人们最初将其叶子作为食物,后来才开始食用其籽粒。目前,安第斯山区的许多社区将藜麦的野生种和近缘种用作当地称为“jataco”或“llipcha”的叶类蔬菜。这一物种随后适应了不同的农业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形成从海平面到海拔4000米的广泛适应特性,并由土著社区根据他们的饮食需求以不同的形式予以利用。藜麦曾在前哥伦布文明时期得到栽培和使用,那时是当地的一种主粮,但在西班牙人到来后则被谷物所取代。藜麦的起源很复杂,而这种复杂性因有多种可能而更加突出。一种观点认为,它的起源涉及两个二倍体物种,因此藜麦是一个有二体遗传的双二倍体,分别是最接近Chenopodium quinoa、Ch. Hircinum和Ch. Nuttalliae野生种Ch. berlandieri的野生近缘种。藜麦的遗传变异表明它是一个无中心物种,起源中心分布广泛和多样化。安第斯地区,尤其是的的喀喀湖沿岸,拥有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性变异。与藜麦相关的历史考古、语言和人种学方面的证据很少,仅有少数宗教仪式与其使用相关。来自智利北部的考古证据说明,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开始利用藜麦,而在阿亚库乔地区的一些发现表明,藜麦驯化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在塔拉帕卡、卡拉马、阿里卡墓穴和秘鲁不同地区的考古中也发现过包含籽粒和花序的藜麦,在智利蒂尔蒂尔(Tiltil)和基拉瓜(Quillagua)土著人墓葬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种子。利用藜麦的证据还出现在蒂亚瓦纳科文化的陶器上,绘有藜麦及麦杆上几枚麦穗,说明这是一种更为原始的株系。当西班牙人到来时,藜麦在技术上已经较发达,并在印加帝国领土内外广泛分布。第一个记录藜麦栽培的西班牙人是佩德罗∙德巴尔迪维亚,当注意到康塞普西翁种植的作物时,他记录下土著印第安人在播种其它作物外,还种下了作为食物的藜麦。随后,贝尔纳维∙科沃将藜麦与kiwicha(即尾穗苋)相混淆,以为藜麦是与欧洲苋菜非常相似的一种植物。加西拉索∙德拉维加在他给王室的报告中将藜麦形容为地球上种植的第二类谷物之一,有点类似小米或短粒米。他还提到第一批运到欧洲的种子,或许是因为在海上航行时湿度过高,这些种子在抵达时不幸失去活力,无法发芽。后来,西萨∙德利昂(1560年)报告说,藜麦种植在帕斯托和基多的高原上,而且提到,在这些寒冷土地上很少看到玉米,但藜麦种植非常普遍。此外,在帕蒂诺(1964年)的拉巴斯编年史中,他提到有关土著人口将藜麦作为食物来源的讨论(希门尼斯∙德拉埃斯帕达,1885年,II,68)。最后,亨博尔特在走访哥伦比亚时指出,在昆迪纳马卡省居民的生活中总是离不开藜麦。
      藜麦在其驯化过程中和由于人类活动的缘故,经历了广泛的形态变化。其中包括植物顶端的花序更加紧凑,茎杆和种子体积增大,种皮变小,解除了发芽的休眠期,失去种子扩散机制和色素水平较高,如今的藜麦结出大量浅色种子,这表明人类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来培育和种植这一物种。在驯化过程中,安第斯山区的农民无疑是根据用途,以及对不利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耐性来选择基因型,让现在的植物和生态型有了不同的特性,如用于做汤的“Chullpi”、烘烤用的“Pasankalla”、制作面粉的“Coytos”、制作“pissara”或颗粒的“Reales”、耐盐碱的“Utusaya”、耐寒的“Witullas”和“Achachinos”、耐旱的“Kcancollas、高产的“Quellus”或黄色种子、耐高湿的“Chewecas”、营养价值丰富的“Ayaras”(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比例适当)和用于早期栽培的“Ratuquis”。安第斯人依然保留野生亲缘种,用作“jataco”或“llipcha”,用作药用植物,及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极端情况下用作食物。